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當中的「身體」與「空間」

點閱:162

其他題名: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當中的身體與空間

作者:林于竝著

出版年:2009

出版社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

出版地:臺北市

格式:PDF,JPG

頁數:186

ISBN:9789860204438

本書從「身體」與「空間」兩個面向,來觀察日本戰後的小劇場運動。日本戰後的前衛劇場運動可以被定位為「小的劇場」的戲劇運動。「小的劇場」的空間特徵,讓「小劇場運動」在劇本結構、表演概念以及導演美學上展現出不同於先前「新劇」的藝術表現性。

「身體」或者「肉體」是日本戰後前衛劇場的中心辭彙。唐十郎提出「特權肉體論」、寺山修司宣言「肉體的復權」、鈴木忠志提出「肉體的生活史」,並從日本傳統藝能的表演方法當中萃取出一套表演身體訓練體系「鈴木方法」,土方巽在他的舞踏當中追求一種虛弱死亡的身體「衰弱體」,以「自我否定」的身體做為舞踏表現的美學。

如果說「小劇場運動」是在日本戲劇在劇本結構、表演概念以及導演美學上所面臨的一次「藝術地平的轉換」的話,那麼,在這個轉換過程當中,「小的劇場」的空間性格,以及「身體性」的戲劇觀對於日本戰後劇場的美學本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。

林于竝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。

  • 前 言
  • 第一章 日本的「戰後」與小劇場運動
  • 第二章「否定性的身體」:土方巽與日本人
  • 第三章 「表演」與「瘋狂」;鈴木忠志戲劇理論當中的沙特與梅洛龐蒂
  • 第四章 以「亞洲」做為方法的舞踏: 秦 Kanoko 與台灣
  • 第五章 「負性空間」的劇場:試論鈴木忠志的空間思想
  • 第六章 亡靈凝視的空間:櫻井大造與台灣帳篷戲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