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回歸「戲曲」本質-即戲曲具有抒情與敘事結合的特質,拈出自元迄今之具代表性劇作進行深度探討;全書皆聚焦於戲曲中抒情美典、敘事美典、表演美典中的交融、呈現,以及抒情與敘事間的擺盪與對話。討論範疇包含,(一)戲曲理論;(二)劇本:元雜劇(關漢卿、馬致遠)、明傳奇(湯顯祖、吳炳)、清傳奇(孔尚任)、京戲(田漢、王安祈)、崑曲小劇場(2/1Q);(三)演出:崑曲(傳統、創新、實驗)、京戲(傳統與創新,梅蘭芳、魏海敏)等。既探索戲曲美學本質,及其與文化藝術之間的關連,亦深入思考戲曲創發新典範時檢擇趨避的原則,實乃結合戲曲文本與場上演出、敘事與抒情,進行總體觀照。
章節
- 序言(p.7)
- 壹、團圓與收編之間――以關漢卿劇作為例(p.21)
- 貳、且尋九霄鳴鳳聲――馬致遠劇作解讀(p.35)
- 參、試論傳奇敘事架構中的岐出與離題(p.53)
- 肆、《邯鄲記》的喜劇情調(p.83)
- 伍、從《療妒羹》看〈題曲〉――試論折子戲與抒情美典的關係(p.111)
- 附錄一:〈題曲〉四帖(p.153)
- 陸、遙望――從孔尚任《桃花扇》書寫策略的幾點思考談起(p.167)
- 柒、十年磨一劍――從田漢《白蛇傳》談起(p.203)
- 捌、游移在葬花與戎征之間(p.225)
- 玖、牡丹亭上三生路――從小說〈遊園驚夢〉到「青春版《牡丹亭》」(p.241)
- 拾、絳唇珠袖之外――從幾部新編戲曲思考新典範的可能(p.293)
- 附錄二:市井文化與抒情傳統的新結合――古典戲劇(p.345)
- 附錄三:絕世聰明絕世癡――《笑傲江湖》中的藝術與人物(p.387)
- 引用書目(p.407)
同書類書籍